彰显本科教育的首位度

2019-09-02 14:54

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,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而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。尤其随着全国教育大会、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,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但具体到高校层面,虽然“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职能”“教育质量是生命线”“教学处于中心地位”等等一直挂在嘴边,但实际上无论是高校对本科教育的管理管控,还是师生对本科教育的重视投入,都给人失之于宽、失之于软、失之于松的感觉。强调本科教育的首位度,就是要使其严起来、硬起来、紧起来。

首位度是一个形容市场竞争力的指标。由此衍生出的较常见的有“城市首位度”和“经济首位度”,前者反映区域城镇规模序列中的顶头优势性,也表明区域中各种资源的集中程度;后者一般是指在一个省域范围内,第一大城市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。

本科教育,恰恰代表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,理应集聚高校最多的资源,带动高校整体发展。因此,首位度正是当下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最需要的,最应理直气壮彰显的。

首先,本科教育要通过彰显首位度提高显示度。相对于本科教育,高校在科技创新、学科建设、师资队伍、国际合作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往往更立竿见影,更具显示度。本科教育则工作周期长、改革见效慢、反馈有滞后;反之,任何一处疏漏也在短期内难以察觉。这就让部分高校和师生心存侥幸,“想起来抓一抓,忙起来放一放”。殊不知,跬步将至千里,小流终成江海,细水长流经年累月后,本科教育才是高校最具显示度的名片,也可能成为最难补齐的短板。因此,必须充分彰显本科教育的首位度,以本为本,大张旗鼓、名正言顺地抓本科教育。

其次,本科教育要通过彰显首位度夯实重要性。纵向比较,本科教育在高校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但与科研、学科、师资等横向比较,其受重视程度却难免相形见绌,至少在很多考核指标体系中处于弱势。当高校面临倾向学生还是倾向学科的资源配置时,当职称评聘面临教学为主还是科研为主的指标考量时,当教师面临潜心育人还是攻关科研的精力分配时,不少高校、部门和教师都很难旗帜鲜明地选择前者。虽然本科教育与科学研究、学科建设等并不矛盾、无法割裂,甚至相辅相成,但只有真正直面这样的横向比较,坚定不移地将本科教育放在首位,才能称得上以本为本。

再次,本科教育要通过彰显首位度增强集聚力。首位度并不单纯强调数量、体量上的优势,而更看重发展质量;首位度也并非将人口规模或经济水平作为单一指标,而是强调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。同理,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过程中,也要跳出育人看育人、跳出本科谈本科。在一所大学的整体发展中,本科教育是整合全校资源后去参与校际、国际竞争,还是与科研、学科、师资等相对均衡发展,抑或是孤立发展,使学校在校际、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,取决于该校各类资源在本科教育的集聚程度,以及本科教育对该校各项工作的辐射带动力。

高校办学要聚精会神抓首位度。

一是校领导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,办学理念首先在本科实践。校领导的注意是对首位度的鲜明引领。在制度的制定、工作的落实、细节的关注上,校领导都要想学生所想、急学生所急、美学生所美,创造适应和引领学生成人成才的本科教育。

二是学校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。本科教育所需的资源既包括传统的、显性的、硬件方面的,也包括新兴的、隐性的、软件方面的,无论是智慧教室、线上课程、实验实习条件,还是图书资料、竞赛培训、出国交流机会等,只要有利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,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,就优先配置、重点倾斜。

三是教师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,激励机制首先在本科创新。设置教学优秀奖、职称评审要对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、绩效改革加大本科教学比重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

四是核心价值首先在本科确立,办学质量首先在本科检验。一所大学的育人特色,往往最能体现其价值取向,要将校风校训承载的特色,通过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学生身上打下集体烙印。

人才培养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,但并不代表加强本科教育就能顺其自然,“佛系”为之。一方面,要向本科教育汇聚资源,将高水平师资转化为高水平课堂,将高层次协同转化为高层次能力;另一方面,把本科教育的首位度进行辐射,通过协同育人深化合作共建,通过创新教育充实科研团队,通过全面发展营造校园文化。

(作者:李北群,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)